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益生菌(PROBIOTICS)一詞,最早於1965年出現在國際之名的『科學』期刊,當時的定義為:「微生物所分泌,會幫助其他微生物增殖的物質」。這時期的定義還只是『物質』,類似微生物的代謝產物。
西元1974年,Park教授提出益生菌的定義為:「有助於腸道菌保持平衡的一種微生物或物質」。這時候的定義,已經慢慢由物質,導向『菌』本身了。
西元1989年,英國的Fuller教授提出新的定義:「能夠改善宿主腸道平衡的活的微生物」。他的定義,已將物質的概念移除,著重於活的、微生物、維持腸道平衡的概念,已趨向近代的科學觀點。
到了九零年代,益生菌的研究如雨後春筍的冒出,相關產業也開始蓬勃發展。聯合國農糧組織(FAO)和世界衛生組織(WHO)聯手成立益生菌工作小組,在西元2001年發佈權威的益生菌定義:「益生菌指活的微生物,當適當使用時,有助宿主健康」。所以,益生菌不在是腸道菌叢平衡的觀念而已,而是開始進展到人體的整體健康。
FAO和WHO更近一步解釋益生菌的定義,必須符合四個條件:
所以,益生菌可是有明確的定義,除了必須為“活菌”,還要有“身分證”才能稱為菌株。更重要的是,益生菌必須要安全、有效;吃得安心之外,更需要經由嚴謹的科學實驗驗證,才能吃得有效!而「安全」、「有效」,正是美立固益生菌的核心價值。
所以,不是字尾有一個“菌”就可以當作益生菌喔!看看您手邊的益生菌,是真的益生菌,還是掛羊頭賣狗肉呢?